犍为文庙
文庙解说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我们犍为文庙,希望我的解说能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首先对犍为以及犍为文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国道213线贯穿县境,县城玉津镇距成都183公里,距乐山大佛50公里。
犍为建县始于隋代开皇年间,迄今已有1420年。文庙在古时又称为学宫,是用来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的重要场所。犍为文庙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国家AAA级景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座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西南第二,四川第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叫做灵星门,它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灵星门中灵星两字是指古时候二十八星宿至之一,天田星,也就是古时人们称的农神。从汉代开始各朝各代的皇帝祭天都要先祭灵星。由此可见,祭孔犹如祭天一样的神圣。石坊匾刻“道冠古今、德参天地、金声玉振、江汉秋阳”。比喻孔子的道德至善完美,古今唯一,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最具特色的是它的门槛,门槛设的非常高,是专门为孔子神灵出入所设的,代表孔子地位高。
前面是泮池,它建于明洪武四年,由于它形似半月,又俗称月儿池。古时新生入学称为入泮,是古代官学的标志。最具特色的是据县志记载,古有金榜题名之人,比如古时的状元,古时的进士,他们来到此就可以专门为他们在我们的泮池之上架设一座彩桥。犍为文庙泮池之上在明代有三座进士桥,清代就被毁坏了,也是我们的一大遗憾。
大家看到池北面的建筑,它形似一座宫殿,但它却是一座门,它叫做大成门。达成满取意孟子赞美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意思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境界到了人所想象中的最高境界。它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清代康熙九年重建。大成门将歇山式、牌楼式、悬山式三种屋面融为一体,正中三重檐牌楼镶嵌“天开文运”琉璃文字,使整个屋面华丽高雅,极为罕见,三重檐牌楼建筑已成为当今独一无二的奇观。
大成门雄厚的阶基俯视山河,以琉璃滴翠、金碧辉煌构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宫殿。
犍为文庙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石刻,我们看这边就有一块,这是一块全龙深浮雕。龙头龙尾非常清晰,中间是半镂空石刻,雕刻的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跨入大成门以后是一个闭合的四合大院,在北方四合院非常常见,它用来挡风沙,南方四合院就少见一些。而犍为文庙布局相似与北京故宫布局。所以犍为文庙有犍为小故宫之称。
这块石刻是双凤朝龙图,凤在下龙在上充分的显示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古时候一夫多妻制的标志。
前面是拜台,也称燎台,它是古时候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也是现在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栏板,一共有二十块栏板,每一块栏板的正背两面都有四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每一只蝙蝠飞行的动作和神态都不同,一共有160只,可以想象古人的智慧了。蝙蝠在民间代表吉祥的象征,取其谐音福到的意思。圆形的石刻里面是一个寿字,在寿字中间还要一只蝙蝠。这是一个五福献寿图,代表福寿的意思。
这边是东庑,对面是西庑,它们建于乾隆三年。位于大成门后东西两侧,是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主要通道,长廊深邃,夹辐尊严,表达出祭孔的肃穆与尊严。
东、西庑内塑有孔子72先贤先儒塑像,东西两侧各36尊。
前面就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它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五年。大成殿气势雄伟,规模恢弘,高大壮丽,富丽华贵,金碧辉煌,是国内文庙大成殿中不可多见的宫殿式建筑。殿内供奉孔子塑像, 以及四配:颜回、子思、曾子、孟子和十二哲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我有提到我们犍为文庙是以石刻闻名的,我们也看了许多非常精美的石刻,而最为精美的石刻还在这个大殿里面,被我们称之为犍为文庙镇庙之宝的石刻,国宝级的石刻。就是这些柱础,首先介绍以下这些柱子,大成殿是满柱造的,一共有28根柱子,代表了天上的二十八颗星宿,而这种大柱子只有八根,它的材质是全楠木的。下面的柱础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国宝级石刻。从两方面来说它的价值所在,其一图案,一共有四组不同的图案,有龙有凤有龙凤呈祥,有狮子。雕刻精美,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手法多样,全部是整石雕刻而成。其二石材,它属于铁石非常坚硬,所以这么多年风雨对它没有任何的损害。堪称石刻艺术之精品杰作。也是文庙的镇庙之宝。
这就是万仞宫墙,它是文庙第一道屏风,“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是指孔子的墙很高,如果你找不到们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美丽和房舍的绚丽多彩,比喻孔子道德的完美和文学的造诣是常人无法到达的一种境界,与常人有万个八尺一样的距离之隔。
文庙“焕文街”经过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进一步打造和完善文庙景区,充分保护好犍为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四川省古建筑专家进行设计,设计理念借鉴了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先进单位成都武候祠“锦里” 的成功模式。“焕文街”与文庙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与文庙相映成辉,宫廷式与民居式相得益彰。“焕文街”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犍为文庙的整体形象,完善文庙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传承犍为民风民俗文化,打造乐山地区又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
犍为史志记载,文庙东裙房,主要有:节孝祠、神坐台、古井台、刘家祠堂、民宅几大建筑群构成。我们现在的“焕文街”主要是对它们进行了恢复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戏楼,这是展示犍为地方民俗文化的舞台,现在每个周末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如:评书、散打、杂技、魔术、戏曲、表演、民乐演奏等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在戏楼的对面就是节孝祠,这里历史上供奉的是传统的二十四节孝牌位,它是为了纪念汉代孝女先络的祠堂。在这个区域主要是“焕文街”的演绎活动区。
“焕文街”的楹联匾对都是由我们犍为籍书法大家李道羲、杨天开及一些本土书法家所书写,楹联内容也是我们犍为籍的老师胡晓东、段中济所编撰,胡晓东的楹联曾与剧作家“巴蜀鬼才”魏民伦公招征联相对,受到魏民伦赞赏。
这边是古井亭。这口井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叫泮宫井。这边有一块碑,碑上内容大致是说:“北京的国子监文庙旁边也有一口井,北京水质较差,但是那口井的井水却是甘甜的。相传当时在国子监文庙附近有一个老者,以此水来赚钱。成都学宫也有一口井,水质甘甜芬芳,学者都喜欢饮用此水。而我们犍为文庙也有这样一口井,井水也很甘甜,传说是孔子道德的精华,所以犍为文庙泮宫井很神奇,因神奇而越发传奇,学者饮之,道德学识定将升
华,至今这个迷后人无法解开。
这个建筑叫试士馆,俗称考棚,古人乡试的场所,在古代每个县没有特定的乡试场所,每
逢乡试前夕,每个县就指定个地方搭个棚子进行考试,所以叫做考棚。中国古代科举学制形式虽然呆板,教条弊病很多,约束人思维发展,但它的积极性在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学问就可参加考试博选优才。以前的考棚每个屋子是由隔墙隔开的专用考试场所。现在我们主要是用于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国学讲座、社团聚会,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进入曲径街道,这两边的店铺销售古玩艺术品、工艺品等。楼上是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茶吧。
这栋建筑是客栈用犍为老字号命名“醉墨轩”,它是老犍为商家、文人骚客谈天说地聚集的地方,生意十分兴旺。而我们“醉墨轩”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后四合院,体现川西南民居风貌,是专家、学者、文人雅士创作居住的最佳场所。
这边是我们的餐馆。“味宜中”是犍为的一个老字号餐馆。它就相当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店,成都的“赖汤圆”“夫妻肺片”一样在当地深入人心。用它命名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在这里各种游客都可以吃到犍为特色风味食品,充分展示犍为饮食文化。
这里是焕文街大门,这三个字是由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老先生所提写。据史志记载古犍为城南是文化灿烂、文化兴起的地方,城南河西有文峰塔,这条街叫文林街,城南古时有一古城门名为“焕文门”。这条街是犍为文林街,“焕文街”外街一部分经营门市主要融入犍为地方特色小吃文化。如:叶儿粑、薄饼、豆腐脑、农民抄手、黑豆花等等。另一部分销售犍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如:罗城干巴牛肉、麻柳生姜、龙孔大头菜和花生、清溪茉莉花茶。总之外地游客、专家学者到了“焕文街”就可以尝到犍为特色小吃,购到犍为地方土特产,观赏到犍为的民间艺术,充分感受到犍为的人文风情。
紧泮文庙的有清代咸丰年间的红雅石古建筑节孝坊和清乾隆年间的八角三重檐的犍为奎阁。
奎阁 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77年)迁于文庙前三米处,三层八角,碧瓦飞檐,风铃叮当远传。据史志记载,建奎阁前,犍为二十年间乡榜寂然,而奎阁落成之后,因吸取了孔庙的灵气,犍为自此文运方盛,人才辈出,当年便出四个举人,第二年又出进士……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底层魁星神像,为主宰文章之神。背面是文昌帝君像,掌管官运。灵与不灵,奇与不奇,不妨试试。
节孝总坊 建于清咸丰八年。俗称文林坊,离文庙3米,立于街中心。节孝坊是一座全雅石四柱三门牌楼式石坊,通体红色。保存完整,图案丰富,雕刻精湛。坊上刻有皇帝御笔亲点旌表的407名妇女的姓氏。
构成了文庙古建筑群一庙、一坊、一阁的独特布局,在中国孔庙古建筑群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逢乡试前夕,每个县就指定个地方搭个棚子进行考试,所以叫做考棚。中国古代科举学制形式虽然呆板,教条弊病很多,约束人思维发展,但它的积极性在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学问就可参加考试博选优才。以前的考棚每个屋子是由隔墙隔开的专用考试场所。现在我们主要是用于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国学讲座、社团聚会,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进入曲径街道,这两边的店铺销售古玩艺术品、工艺品等。楼上是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茶吧。
这栋建筑是客栈用犍为老字号命名“醉墨轩”,它是老犍为商家、文人骚客谈天说地聚集的地方,生意十分兴旺。而我们“醉墨轩”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后四合院,体现川西南民居风貌,是专家、学者、文人雅士创作居住的最佳场所。
这边是我们的餐馆。“味宜中”是犍为的一个老字号餐馆。它就相当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店,成都的“赖汤圆”“夫妻肺片”一样在当地深入人心。用它命名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在这里各种游客都可以吃到犍为特色风味食品,充分展示犍为饮食文化。
这里是焕文街大门,这三个字是由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老先生所提写。据史志记载古犍为城南是文化灿烂、文化兴起的地方,城南河西有文峰塔,这条街叫文林街,城南古时有一古城门名为“焕文门”。这条街是犍为文林街,“焕文街”外街一部分经营门市主要融入犍为地方特色小吃文化。如:叶儿粑、薄饼、豆腐脑、农民抄手、黑豆花等等。另一部分销售犍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如:罗城干巴牛肉、麻柳生姜、龙孔大头菜和花生、清溪茉莉花茶。总之外地游客、专家学者到了“焕文街”就可以尝到犍为特色小吃,购到犍为地方土特产,观赏到犍为的民间艺术,充分感受到犍为的人文风情。
紧泮文庙的有清代咸丰年间的红雅石古建筑节孝坊和清乾隆年间的八角三重檐的犍为奎阁。
奎阁 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77年)迁于文庙前三米处,三层八角,碧瓦飞檐,风铃叮当远传。据史志记载,建奎阁前,犍为二十年间乡榜寂然,而奎阁落成之后,因吸取了孔庙的灵气,犍为自此文运方盛,人才辈出,当年便出四个举人,第二年又出进士……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底层魁星神像,为主宰文章之神。背面是文昌帝君像,掌管官运。灵与不灵,奇与不奇,不妨试试。
节孝总坊 建于清咸丰八年。俗称文林坊,离文庙3米,立于街中心。节孝坊是一座全雅石四柱三门牌楼式石坊,通体红色。保存完整,图案丰富,雕刻精湛。坊上刻有皇帝御笔亲点旌表的407名妇女的姓氏。
构成了文庙古建筑群一庙、一坊、一阁的独特布局,在中国孔庙古建筑群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