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明城墙南段(1984年)
嘉州从春秋时期蜀王“开明故治”起至今约有三千年历史。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先后在此置南安、平羌、青衣、龙游、犍为、嘉州、嘉定等州县或者郡府,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为府,置乐山县,乐山之名由此开始。
嘉州古城墙始建于北周时期。明《嘉定州志》载:“石城周一千七百丈,门十,曰:三江、觐阳、定波、北上、瞻峨、来薰、望洋、育贤、崇明、丽正。门各有楼,楼名各如其门”,后人视为“内城”。10座城门中有7座是临江“水门”,门外即为水码头,而今保存完好的是“一脚踏四门、两眼望三江”的丽正门,即铁牛门。嘉州古城墙多用周边丹岩红砂石筑成,体现了“城堤合一”,从古城制高点高标山上东西蜿蜒而下,形如凤凰展翅分别延伸至岷江和大渡河岸,因而又别称“红石城”、“江城”和“凤城”。
图2 明城墙南段(1984年)
尔来逾千年,嘉州古城墙因水患常毁,后几经培修整治,到清末,从草堂寺外的得胜门起,经嘉乐门顺岷江迄箫公嘴止修建外城门17座,分别是:得胜门、嘉乐门、兴发门、承宣桥门、平江门、人和门、大码头门、二码头门、三码头门、水星门、福泉门、太平门、函春门、天禄门、紫气门、凌云门、安澜门等。外城墙建筑与明城墙有所不同,墙体和城门门壁用红砂石砌筑,城垛、城门券拱用青砖砌筑,形成了上砖下石、红黑相间的红石城墙。至此,嘉州古城墙就形成了内城墙一圈、外城墙半圈共27座城门的两重墙和不规则楔形的奇特布局,以及西北面“刊山为城”的又一特色。
嘉州古城墙东南沿河而立、西北随山蜿蜒,雄踞三江而威然,一砖一石都铭刻着厚重的历史,是一幅历史长卷。它记录着乐山兴衰革废的变迁、治水的功绩和抵御外敌保护民众的历史。嘉州古城墙是乐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符号,撑起了这座城市的脊梁,联合国城市管理机构(UMP)专家将它誉为“乐山的长城”。
图3 明城墙南段(1984年)
作为嘉州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嘉州古城墙,感受古城墙承载的沧桑岁月,聆听历史的足音!
文字:唐长寿 汪建
摄影:王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