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古城北,初为北上门,为全城最高大之门,故百姓称高北门。此门连官道通水路,乃迎旨接官之处。古时凡朝廷命官进城,须经此门,故称迎恩门。1928年汽车通乐山,无法入城而拆。1958年搞建设,拆门左墙,1993年拆门右墙与箭城,建拓展宾馆,今仅留高北门地名。
拱辰门(州志为崇明门)
位于高北门东面靠岷江处,依龙神祠,取拱卫高北门之意。取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辞源》对“辰”的解释是,辰,星名,北极星。可知“拱辰”,乃众星拱北极星之意也。目前此门尚存,因道路建设而不断垫高,门洞已日渐低矮。
定波门(后称福泉门)
沿拱辰门之顺城街向南,在与学道街交汇处偏东一点,初名定波,因此处为当时最繁忙的水码头(大渡河水急,城南之门无法靠船,所有上下货之船皆靠于岷江),有定波息涛之意。据传旁有一池曰福泉改名。建外城时,向东延展百米临江而筑,两门同名。1928年因“创新市政,新修马路”而废。今临江处有楼也作此称。
觐阳门(后称涵春门)觐阳门
位于福泉门之南,顺城街、箱箱街与东大街交汇偏东一点,因正对东方且靠岷江,故名。觐,朝见。后改涵春,因五行中东方属木。筑外城时,向东延展百米,临江而建,门称迎春。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拆,今在凌云门旧址建观佛楼,嵌涵春门名。
三江门(后称会江门)
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故名。伫立于此,岷水北来,沫水西汇,浩浩荡荡,一路南去没于天际。又与凌云九峰相对,是观景佳处。后因淤岸而为城中门,今在建行高楼脚下。
丽正门(又名铁牛门)
由会江门沿大渡河逆流向西千步,泊水街南尽头,初名崇明,后改丽正。取自《易经.离卦》,离者,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故日月丽乎正,乃化为天下。1786年6月(乾隆五十一年)泸定大地震,山崩成堰,堰垮水至,此门被毁,门前两大铁牛也不知去向。古志中述铁牛“眠型,昂首缩尾”,头向峨眉方向,以镇火星。据传有60吨重。因牛之故,民间俗称铁牛门。今门1812年重修,四门券交汇于穹心一点,成为乐山最独特之门。
育贤门
丽正门上溯百十来米,育贤街南头滨大渡河处。过去河心沙洲设文庙学宫,坝名亦称育贤,育贤德之人之谓,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大水毁坝,文庙尽没,庙后迁城内高标山下。1812年重建时,依此街名,照此称谓。此街设有管理船舶的河泊所(类似于今之港监处),后人音转,故湖泊所之名直响至今。
望洋门(俗称水西门)
育贤门上游百十多米处,对陕西街口。在今重建来薰门东南侧。正对滔滔大渡河西南而来,故名。嘉庆六年(1801)来任府台之宋鸣琦有述“独沫水从夷中数百里来,悍急不可治,挟青衣而下,直奔城隅”,可见望洋之名不虚。乐山古城临沫水之门紧靠河边,出门即水,又称水门,望洋门在城西,坊间又称水西门。
来熏门(俗称小西门)
来熏门旧址在嘉州宾馆大门右大渡河边,通虾蟆口。薰者,香草也,八卦中以东南为“巽”卦,“巽”“薰”音同,此门在南,面向东南方向,正好应景。更有薰风南来之意,故名。过去穿此门经虾蟆口也可出城,较之于高西门体量,人们又称小西门。
瞻峨门(俗称高西门)
位于古城西,白塔街西尽头,因在玉凤山脉上,海拔为全城最高之门,且出门爬坡,入门拾阶,故民间称为高西门、大西门。瞻峨门取其瞻望峨眉山之意。明清以来,从嘉州西出峨眉、雅安、西昌为必经之门。1958年扩街而拆,唯隘口尚在,在今乐山市人民医院门诊楼西头右面20~30米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在《游嘉峨日记 》中写到:“五月十五日 ,自衡镒栈登舆,出大西门》。”
得胜门
在海棠山下今草堂中学大门处。此门紧依府署九龙山。前对彭家山、大丛林,有花溪、宝珠二水会于门前,穿门右下汇于洙泗塘,风景绝佳。当时西面常有夷人骚挠,迎敌出此门,故得名。1958年建人民南路,挖开海棠山(黄家山),填高门前田野通今新村红绿灯处,与青果山路接平,此门废。
嘉乐门
位于高北门北一公里处,今兑阳湾口至岷江边。所建时间在1862-1864年间,缘起于李永和、蓝大顺之乱。1861年(咸丰十一年)乐山被围108天,高北门外居者尽迁内城,贼即据民宅对峙,官督民焚之。乱平,以抽厘金建外城,为乐山最北之门,取嘉州、乐山前二字冠之。1948年因通车不畅,且营门口水患而垮,故有司拆此门,以此门之条石建营门口河堤。
承宣桥门
位于兴发门与平江门之间,滨岷江,其门西三十步有桥名承宣,古时使者宣旨在此,故名。桥下走洙泗塘之水与岷江汇,此门也为走水之门,因此门洞顶高处只及兴发、平江二门门脚。为乐山最小最窄之门。
平江门(又名平羌门)
岷江边位于皇华台旁,过去出门即河,今较完好。因外城而生,古时使者至,在此上岸,并息于皇华台,旧志载“皇华台在邑城北门外,唐宋使臣处也”。门外数步石阶即为江,夏日水大时几与门齐。岷江又称平羌江,门时有与江平之景,估计取名皆而有之。
文字:汪 建
绘图:盛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