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年味哪里最浓?大年初五锁定央视十套《中国节 有味道》
世界之大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世界之小
一餐一食都必须要好好对待
都说美食是最能治愈人心的
这话真是一语道出真相
一日三餐 四季变化
酸甜苦辣咸里 藏着年味的秘密
过年的记忆,总是在各种味道的混杂间见证奇迹,唤回乐山人对年味的记忆,寻回儿时熟悉的味道。
为了寻找地方特色年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中国节•有味道》将镜头对准了咱们乐山。
《中国节•有味道》乐山篇导演李楠说:乐山人本性纯良耿直,美食也是颇具特色。麻辣鲜香,滋味层出不穷,也希望这次和团队小伙伴能把最热闹、最温情、最具烟火气、最有乐山特色的年味大餐,奉献给广大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熟悉的乐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舒妹也参与到此次拍摄中。还和乐山音乐人蟹子、本土说唱达人EAT扬扬,一起创作了一段乐山美食年味说唱,希望能为本次年味乐山篇增色。
为了烹制出美味乐山年味电视大餐,节目组前期与乐山的本土文史专家、美食研究者汪建老师、陈德忠老师、魏云光老师,乐山广播电视台美食节目编导,恒旅网相关负责人等召开了前期研讨会。乐山年味的特点在于滋味的层出不穷和百姓家的闹热烟火气, 精髓在于美食背后体现出的乐山文化。
小编跟着《中国节•有味道》摄制组
拍下了不少花絮呢!
快跟上小编的脚步
一起先睹为快吧!
杀年猪 吃庖汤
乐山人过年,杀年猪,吃庖汤是必不可少的!
据说,这“庖”字,体现的是杀猪时的动态;“庖汤”则意为杀猪时刮猪毛的汤水,虽不可食,但村里人招待客人时要谦虚地说“没得啥子招待大家的哈”,遂以请人喝“庖汤”以表达谦虚之情。
在过去的农村,一头年猪,既是一年劳动成果的汇总,也是来年主要营养的积蓄,更是一个家庭荣誉的象征。
每接近年关,村儿里就会杀年猪,胆小的孩子会用双手捂住耳朵跑得远远的,胆大的孩子跑过去凑近了看,乡里乡亲互相帮忙,杀完猪再做上一桌热气腾腾的庖汤,满桌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杀年猪,吃庖汤,不仅饱含着浓厚的人情味,也体现了乐山人纯朴的乡土风情,同时也是连接乡里乡亲情感的桥梁。
腊味是年的味道
腊味对乐山人来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做点香肠、腊肉,那是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当你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小院、阳台上挂着的腊肠、腊肉,空气中弥漫着腊油的味道,就知道快要过年了。
最初的时候,做腊味是因为肉类到了冬天不易储存,抹盐薰制风干后,在冬天易于长期储存。这种习惯代代相传,一直延至今日。在物质短缺的年代,过年能吃到最好的食物,打打牙祭。
制作腊肉香肠是一项大工程,把剁碎的肉、排骨拌上各种香料搅拌均匀,腌制少许时间后,再把砍好的竹筒套上肠衣,一家人左右开弓,一人灌肉,一人捋肠,一人扎孔,一人系绳,活路也在有说有笑中迅速完成。
灌好的香肠,挂在竹竿儿上风干后,再拿到烟雾缭绕深处煍一煍,满院子都是腊油的香气,煮好切上一截,连院子里的小猫,也循着味儿赶来了。
西坝豆腐的小柔软
在四川乐山,有那么一种传统的豆腐宴,游走在传统意义的川菜之外,既有诸多麻辣之外的口味,更可以把这种中国各地都有的寻常食材,可以与菜、与肉、与鱼、与任何一种你能想到的食材混搭、融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坝的水甘甜弱碱,水质柔软,做成的豆腐口感很好,离开西坝镇清冽溪水制作的豆腐,就没有了西坝豆腐固有的天然姿媚与美味不可方物。西坝豆腐也成为乐山年夜饭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
一位文人尝过西坝豆腐之后,赞曰,“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可以说,一盘豆腐还真能使人思绪万千!
豆腐早已和西坝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每种豆腐都有自己的特点,或味道独特或包藏乾坤,亦或豆腐做来就是一幅画作……
这看似淡泊且柔软的食材,隐藏着乐山人的英气和对技艺的传承。
团圆的叶儿粑
入腊月,乐山人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其中,做叶儿粑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叶儿粑就跟过年的时候放鞭炮一样,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若是哪一家过年没有做粑,就会感觉空落落的。
乐山人会选用当地特有的大叶仙茅叶子作为粑叶,再洗米泡米、石磨磨米、过滤米浆吊干,制作粑馅,咸的一般就是芽菜肉末的,甜的是芝麻花生,有些也有豆沙的。
叶儿粑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繁琐,这么大的工程,一定要叫上邻里乡亲来帮忙,一边做,一边再品尝着新鲜出锅的叶儿粑,甜咸总相宜,大家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热闹的牛咡灯
打起腰鼓,敲起锣,一人耍牛头,一人耍牛尾,一人扮起放牛娃。乡亲们跳起了传统民俗表演“牛咡灯”,舞出这新年的好彩头!
可以说,一个大圆桌,将浓浓的年味慢慢延伸;一顿饭,浓缩了乐山人民的勤劳品质;每一口,吃出了乐山美食文化的根基。
可以说,乐山年味篇在《中国节•有味道》里做了创新式的尝试和编排,力求通过唯美的镜头、细腻的文字、接地气的互动感,将乐山这座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悠悠的古味和时尚都市气息完美结合的城市年味展现出来,突出乐山年味的闹热、温情和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