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民间故事之倒石桥
在巴蜀之地的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乐山市,该市的东部有一个小县名井研县。井研县的主要水系——茫溪河,发源于县西北的分全乡,经大佛、金峰至研城镇曲折南流,至千佛镇、三江镇,折向西南过马踏镇,至王村镇,最终到五通桥汇入岷江。在马踏镇这段茫溪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当地的老百姓管它叫“倒石桥”。
这倒石桥从一座简陋两跨的小石桥到如今成为有大大小小十四个桥拱、造型美观的玉带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倒石桥下游不远处的一座热闹场镇——王村镇,在清朝咸丰年间叫“永通场”,民间有“先有永通,后有五通”的传说,源于这里大量产盐,因而需要大量的煤炭,而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犍为的罗城,为了更便捷地把煤炭运输到永通场,需要跨越茫溪河,在河面上搭一座桥。在当时倒石桥这个地方,是运煤必经之地,也是路程最短,最便捷的通道。于是当地的百姓便用圆木作车,从外地运来一些石头。在众乡亲的辛苦努力下,终于搭建成了有两个拱的石拱桥。该桥建成后,不仅成了重要的运输通道,更方便了沿河两岸的村民互通往来,尤其是河对岸的百姓,到马踏集市上,再也不用绕很远的道了。大家一致认为建桥的人做了一件深得人心的善事,并希望后辈能将这样的善举继续发扬光大。于是,乡亲们都亲切地将此桥唤作继善桥。
寒来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桥历经风吹雨打,渐渐不堪负重。桥身的有些石头渐渐松动,甚至个别稍微小点的石头都被河水冲走了。尽管当地的百姓不断地修补,但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一个洪水消退之后的早晨,人们看到继善桥被冲毁得已面目全非。于是,众乡亲又投入到修补大桥的行动中来。怎奈年年修桥,已将方圆百里的石头用光,再也找不到可做修桥之用的石头。正在众人商议寻石之路时,天空陡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至。在雨雾缭绕中,忽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待众人回过神来,却见河中央一块巨大的红砂石似从天而降,倒在水中。于是,人们便用此石修缮大桥,为了使桥更加牢固,还将以前的两拱改成了八拱,桥面也变宽了。但此石过于巨大,修完桥之后,还剩下了很大的一块埋在河里。因为这块石头表面非常平整,孩童们总喜欢在石上戏水玩耍,周围的妇女们常来此洗衣浣纱,汉子们也喜欢来石上洗去劳作后的疲惫,这就使得桥边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块不知从哪倒下的石头,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人们的最爱。也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桥也改叫“倒石桥”了,“继善桥”的名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2年2月13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将倒石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相信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呵护下,倒石桥将会永远矗立在茫溪河上,持续造福于当地的百姓。
这倒石桥从一座简陋两跨的小石桥到如今成为有大大小小十四个桥拱、造型美观的玉带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倒石桥下游不远处的一座热闹场镇——王村镇,在清朝咸丰年间叫“永通场”,民间有“先有永通,后有五通”的传说,源于这里大量产盐,因而需要大量的煤炭,而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犍为的罗城,为了更便捷地把煤炭运输到永通场,需要跨越茫溪河,在河面上搭一座桥。在当时倒石桥这个地方,是运煤必经之地,也是路程最短,最便捷的通道。于是当地的百姓便用圆木作车,从外地运来一些石头。在众乡亲的辛苦努力下,终于搭建成了有两个拱的石拱桥。该桥建成后,不仅成了重要的运输通道,更方便了沿河两岸的村民互通往来,尤其是河对岸的百姓,到马踏集市上,再也不用绕很远的道了。大家一致认为建桥的人做了一件深得人心的善事,并希望后辈能将这样的善举继续发扬光大。于是,乡亲们都亲切地将此桥唤作继善桥。
寒来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桥历经风吹雨打,渐渐不堪负重。桥身的有些石头渐渐松动,甚至个别稍微小点的石头都被河水冲走了。尽管当地的百姓不断地修补,但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一个洪水消退之后的早晨,人们看到继善桥被冲毁得已面目全非。于是,众乡亲又投入到修补大桥的行动中来。怎奈年年修桥,已将方圆百里的石头用光,再也找不到可做修桥之用的石头。正在众人商议寻石之路时,天空陡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至。在雨雾缭绕中,忽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待众人回过神来,却见河中央一块巨大的红砂石似从天而降,倒在水中。于是,人们便用此石修缮大桥,为了使桥更加牢固,还将以前的两拱改成了八拱,桥面也变宽了。但此石过于巨大,修完桥之后,还剩下了很大的一块埋在河里。因为这块石头表面非常平整,孩童们总喜欢在石上戏水玩耍,周围的妇女们常来此洗衣浣纱,汉子们也喜欢来石上洗去劳作后的疲惫,这就使得桥边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块不知从哪倒下的石头,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人们的最爱。也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桥也改叫“倒石桥”了,“继善桥”的名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2年2月13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将倒石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相信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呵护下,倒石桥将会永远矗立在茫溪河上,持续造福于当地的百姓。
来源:井研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