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

不仅在于山水之景、美食飘香

更在于那些富有文化内涵

还承载了时光记忆的乐山非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

乐山的这几大非遗

 

01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凉山彝族刺绣

小凉山彝族刺绣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在彝族姑娘的巧手下,彝族刺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至今。

 

 

现广泛分布于小凉山彝族地区,主要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县、屏山县的小凉山彝族核心聚居区。峨边县的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彝族文化,其中,引以为傲的便是传承千年、绚丽多姿的小凉山彝族刺绣。2009年7月,小凉山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凉山彝族刺绣在传统彝绣黑、黄、红三色基础上,增加了蓝、绿、白三色,绣娘们根据不同的纹样将反差较大的红、黄、绿、蓝、白等色彩合理搭配,间隔点缀在黑色衣物的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上,让朴实沉稳的黑色、青色与这些色彩搭配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具地域特色的刺绣风格。

 

 

根据不同的纹样,通过不同刺绣针法,缝制于黑色衣物的衣领、衣襟、袖臂……


 

罗城麒麟灯

罗城麒麟灯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流行于四川犍为县罗城镇的集舞蹈、音乐、武术、美术于一体的民间灯舞。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罗城麒麟灯故事源于七仙女与董永的神话传说,相传七仙女被王母强行带回天宫后,生下一子,董永发愤苦读,高中状元,玉帝闻讯后,派一名天将护送董永的儿子乘坐麒麟下凡,来到长安,在会仙桥将其子送与董永,这就是民间俗称“麒麟送子”的来历,它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人世间一种美好的祝愿,每逢春节,耍起麒麟庆贺新年佳节,寓意吉祥幸福。此后形成定规,每逢年节或重大事件,都会舞起麒麟灯舞作为庆贺,麒麟灯舞表达出当地群众对于生活的美好希冀。

 

 

罗城麒麟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地方特色,一是土地出场,二是麒麟在云朵中飘飘下凡,众多彩女相伴载歌载舞,三是天将威武出场,最后大联欢。尤其耍流星和宝灯人员表演动作与川剧“嘉阳河”流派小丑相似,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诙谐幽默打趣一面。表演中角色多样,天将威猛仪态、土地公善良滑稽、仙童活泼顽皮、云童娇健身手、彩女阿娜多姿,都精彩纷呈;乐队吹套打的传统曲牌有《佛头子》《长锤》《将军令》《水龙吟》等。

 

 

02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乡秧歌

夹江是享誉全国的“蜀纸之乡”。纸乡有史即有纸,有纸即有舞。纸乡秧歌是以夹江悠久的手工造纸技艺为题材,以竹麻号子、唐灯等夹江民间特色文艺为内容,融合体育健身和民间劳动的特点,旋律优美动听,舞步灵活俏皮,独具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曾走进央视,舞到韩国。

 

恒旅网 / 摄

 

2007年,夹江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秧歌之乡”,2008年,纸乡秧歌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闲梁”面塑

“闲梁”面塑创始人梁建国是地道的乐山人,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22年6月,梁建国的“闲梁”面塑被列入市级非物文化遗产。

 

图 / 微嘉州

 

“闲梁”面塑极其注重作品的真实生动性,力求极大程度上还原所诠释的事物,使观赏者一眼就能识别所作物品。“闲梁”面塑作品多为大场景,技艺者力求让作品说话,从而传达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他敢于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气息。

图 / 微嘉州

 

香酥可口的米花糖

趣味晋级的贰柒拾

活灵活现的嘉州绣

……

乐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

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