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乐山市沙湾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人员在沙湾区铜茨乡营业村附近,发现了 一处岩溶景观。该景观经地质专家考察反复研究后,暂定名为“硝斗岩天坑”。硝斗岩天坑是 此次普查中四川省境内发现的第二处天坑,意义十分重大。
 
 
天坑——大地的天窗
 
天坑,被称为“大地的天窗”,其英文“tiankeng”, 是根据汉语拼音而来。它由我国著名岩溶地质学家朱 学稳教授于 2001 年首次提出,2005 年,经国际喀斯 特天坑考察组在重庆、广西一带大规模考察后,“天坑”这个名称正式被国际喀斯特学术界一致认可,并通行世界。
 
天坑(tiankeng)一词,是继“石林(shilin)”“峰 林(fenglin)”以及“峰丛(fengcong)”之后,第四个由中国科学家贡献给世界的岩溶科学术语。
 
硝斗岩天坑发育于 2 亿多年前,喀斯特地貌地层 中,天坑整体呈北西 - 南东向展布,形成了环壁峻峭、 坑口为椭圆形的大型负地形,天坑北壁十分陡峭,几 乎直立。南端主要为崩积堆积,因崖壁陡且高,当地人 形象地称之为硝斗 ( 陡 ) 岩。从外形上来看,硝斗岩天 坑坑口呈椭圆形,长轴长约 110m,短轴长约 65m。天坑最深处深度达 400m。
 
中国的天坑,以数量多、规模大、分布集中而名 著世界。在中国境内,特别是在南方喀斯特发育区,
已发现超过 100 余个天坑,全球排名前十的天坑,中 国就占了九个。而在四川省,仅有宜宾兴文曾发现过 天坑——小岩湾天坑,这次文旅资源普查发现的乐山硝斗岩天坑是四川省境内发现的第二处天坑,意义十分重大。
 
硝斗岩天坑的“秘密”
 
天坑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连续出露 分布面积广,新构造运动大幅度抬升,喀斯特含水层、 包气带厚度大的喀斯特地貌区。由流水和岩石长期合 作,经过对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解,机械侵蚀(冲蚀)、 重力垮塌以及水的搬运作用,共同造就的自然“杰作”。 从成因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下水流作用—— 塌陷型;二是地面水流作用——冲蚀型,而硝斗岩天坑就属于塌陷型天坑。
 
在硝斗岩天坑底部,溶洞十分发育,并与地下河 相连接(连通大渡河),主溶洞呈南北走向,主洞两
侧还分布有多达 100 多个小溶洞,古人曾在此地采矿 熬硝,部分洞顶壁还留存着奇形文字、鸟、兽和蛄蝼等图案,甚至从洞中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硝斗岩北侧的悬崖上,来自四峨山安池村的溪水, 由此跌落数百米,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瀑布——硝斗岩瀑布。当阳光照射下来,半空水幕中,两道鲜艳明丽 的彩虹,让人感觉如梦如幻。
 
如今的硝斗岩,因其绝佳的位置,独特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吸引了部分热爱户外活动的人前来攀岩、露营、探险、避暑,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