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峨边最大的底色、生态是峨边最大的优势,旅游是峨边最有希望的产业。峨边坚持绘在独处、干在实处、建在精处,构建“1+1+2+N”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做强核心引擎,突出黑竹沟景区全域核心地位,建设“世界迷踪·中国睡谷”;做优承接枢纽,突出“亮山亮水亮文化”,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做靓活力点缀,突出历史遗存人文积淀,打造“甘嫫阿妞”旅游文化古镇和彝族风情生态小镇;串联明珠镶嵌,突出产村相融、宜居宜业,推进“三河流域”特色村寨错位布局、交相辉映。立足全域、瞄准全景、培育全业、多维支撑,坚定不移推进交旅、文旅、农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突破发展,为建设大小凉山乡村振兴典范奠定坚实基础。 —— 谭焰(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作为彝家新寨“五朵金花”之一的底底古村,是距离中国百慕大——黑竹沟景区最近的一个乡村旅游点,村落里一幢幢红黄黑的彝家新寨错落有致,一间间坐拥大山幽谷的民宿典雅别致,村里民俗馆、阿依园、日月广场等配套一应俱全……清晨,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整个村落清静和美,让人仿佛步入“云端上的世外桃源”——这是彝村发展乡村旅游后脱贫奔康跑出 的成绩。
一步式跨越奔小康
峨边县底底古村2014 年精准识别贫困户60户266 人,贫困发生率 34.6%。近年来,该村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坚持“文化+旅游+扶贫”的思路,做活乡村旅游供给变革大文章,大力实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服务提升“四 大行动”。 截止到2019 年,该村已接待浙江、重庆、四川、 广州、广西等国内100多个旅行团,50多个政府部门旅游扶贫考察团和民间团体,实现旅游收入120余万元,现已成功创建市彝家新寨示范村、国家2A 级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 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被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作为致富故事专题报道。
古村旧貌换新颜
因紧邻黑竹沟景区,按照景区发展规划,底底古村提出了“沟里游、沟外住”发展乡村旅游战略构想。2015年,该村邀请专家编制了《峨边彝族自治县底底古村旅游开发策划方案》,从背景分析、核心问题、总体思路、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策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底底古村先后建成了205户彝家新寨,并配套建设了一个党群服务中心、4个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室、广播室等。
近两年,底底古村还先后建成了1个高端民宿酒店——底底古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5 户彝家民宿、1 个旅游服务中心和1个彝族特色民俗馆。村里成立黑竹沟确博乡村旅游合作社,提供民宿接待、彝族美食、彝族歌舞、户外向导和旅游装备租赁等综合服务。村内还设有峨岭云边电商体验站,提供高山蜂蜜、高山生态羊、跑山野猪、土鸡、熊猫竹笋等当地特色农产品。
如今来到底底古村,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还能品尝到原生态无污染的美食。游客可以通过村上联系村民点杀猪、羊、鸡等,夜晚点上篝火,村里能歌善舞的彝族姑娘和小伙会热情地带领大家一起舞蹈,感受纯正的彝族风情。尤其是每到彝历新年,底底古村文化广场上都会举办热闹的篝火晚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伴着欢快的节奏,热情好客的彝族俊男靓女穿上盛装,与客人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一边载歌载舞,一边品尝美味,歌声、笑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彝乡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时,该村奋力把旅游民宿作为破解底底古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打了底底古村“标签”的致富路。
引进优质企业打造旅游酒店。坚持“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引进知名旅游企业——立事达集团投资700余万元建成融入彝族元素的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民居、聘用村民、利润分红等方式,流转集体土地两亩;租赁村民农房10 幢,租赁村集体资产3 处;招聘村民 19 人,合作社按酒店年收入20%分红,年集体收益约 15万元,户均收益达到 0.5 万元以上,切实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因地制宜打造彝家乐。在品牌旅游酒店的示范引领下,村民发展旅游的意愿逐渐显现,服务意识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到彝家乐的打造中来。随即,当地政府以贫困户民宿达标创建作为政府旅游扶贫的重点,定期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改造提升民宿环境,引导民宿规范化、市场化经营。
以“文化+民宿”丰富民宿内涵,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彝族传统文化,建成彝族文化广场、牛角图腾、玉带图案,日月广场、民俗文化展馆,村内道路沿线布设民族彩旗、绘制彝族文化墙和太阳历等,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乡村民宿有机结合,引导游客尽享彝族文化,丰富乡村民宿体验内涵。
底底古村的鲜活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能真正让贫困村、贫困户成为受益主体,让更多的村民与贫困户找到致富新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