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非遗·艺术篇

 

在乐山丰富的非遗项目中

还有一道闪耀的风景

那就是艺术文化遗产

涵盖绘画、武术、雕塑、刺绣等艺术形式

它们既是传承至今的生活智慧

又如同一面镜子

映射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国家级非遗#

 

01
夹江年画 

图 / 夹江年画

 

夹江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初期,有着近500年的历史,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川东的梁平年画、川北的绵竹年画同被誉为四川民间的三大年画。

 

 

夹江年画取材于民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夸张,具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制作工艺精湛、特点鲜明、色彩艳丽、久不褪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可以为西南地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图 / 恒旅网

 

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荣强,带着夹江年画去往全国各地交流学习,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与此同时,张荣强和团队成员还通过“传统图案再现现代生活”的构想,大胆创新了一些新产品,如叶脉工艺画,扇面画、书签等。

 

近日,夹江年画还上榜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首批四川省非遗大师工作室。如今,通过一系列保护、普及、展览等活动,以及旅博会的宣传助力,夹江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和标签,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02

 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峨眉山,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也是整个西南地区武术的总称。

 

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发展至今,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已成为四川武术的代名词。据统计,峨眉武术共有68个拳种和门派,1093个徒手套路,518个器械套路,41个对练套路,276个练功方法和14个技击项目。

 

图 / 峨眉山市文化馆

 

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炼,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即内外兼修。

 

经过峨眉山的道、儒、佛等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它集聚了佛道两家武术、文化之精华而自成体系。

 

图 / 峨眉武术在线

 

在发展与传承上,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省级传承人王超,是武术界蜚声中外的“峨眉七雄”之一。

 

他广泛开展武术教学、收徒传技,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打造峨眉武术品牌,为峨眉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峨眉武术也有着很高的推广和普及价值,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级非遗#

 

 

03
峨眉山指画 

图 / 乐山市文化馆

 

一张宣纸,一碟墨汁,一盆清水,加上一双巧手,在方寸之间,以手代笔、肆意挥洒,这就是峨眉山指画

 

图 / 恒旅网

峨眉山指画以峨眉山独特的山水、鸟兽、人物、风土人情为素材,应用手指灵活作画。

 

作画人不仅手指灵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毛笔画基础,更要明白指画与毛笔画的区别——一旦落指,便无法更改,这也是指画最大的特点。

 

如今的峨眉山指画,既吸取了西画的精髓,又采纳了摄影光影之法,还融国画之笔墨于一身,不仅刚柔并济,而且神形兼备,可视性更强,独秀于民间美术之林。2014年,峨眉山指画入选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峨眉山市一张崭新的名片。

 

峨眉山指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栩,图 / 乐山市文化馆

 

2011年12月,指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栩获得了四川省民间艺术峨眉山指画优秀传承人的称号。

 

30多年里,他将峨眉山指画从濒危状况中抢救出来,积极推荐其逐步成为县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技法传承上,林栩打破了指画强于线条勾勒,却弱于色彩铺陈的旧规,凸显了“指画”语言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了完整意义的“指画”画种。

 

 

04
小凉山彝族刺绣 

 

图 / 微嘉州

 

小凉山彝族刺绣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在彝族姑娘的巧手下,彝族刺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至今。

 

现广泛分布于小凉山彝族地区,主要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县、屏山县的小凉山彝族核心聚居区。2009年7月,小凉山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 / 网络

 

小凉山彝族刺绣在传统彝绣黑、黄、红三色基础上,增加了蓝、绿、白三色,绣娘们根据不同的纹样将反差较大的红、黄、绿、蓝、白等色彩合理搭配,间隔点缀在黑色衣物的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上,让朴实沉稳的黑色、青色与这些色彩搭配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具地域特色的刺绣风格。

 

图 / 网络

 

05
井研农民画 

 

图 / 乐山市文化馆

 

饱含着画家独特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的井研农民画,广泛流传于乐山市井研县,其创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类画作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属于民间绘画,它源自当地丰富的民间生活,以农耕文化、农村生活、农业文明为主要创作题材。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 / 四川非遗

 

制作井研农民画需要历经构图、勾线、调色、上色等工序,所用画具有毛笔、排笔、勾线笔、国画颜料、熟宣纸、画板、画架等。

 

通过“画天、画地、画自己,画山、画水、画风情”,生动表现了当地的农时、农事、农俗、农风、农景、农情,真实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生活形态和朴素感情,并以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画风质朴等特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图 / 乐山市文化馆

 

为了发展与传承这一艺术形式,井研农民画顺应时代发展,推出茶杯、笔筒、折扇、真丝彩巾、书签、贺卡和乐山名土特产包装等文创艺术品,让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想要近距离欣赏这一类画作,还可以到井研县的蒲亭画村游玩。这里随处可见生动鲜活的农民画,向大家展示着新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

 

图 / 微犍为

 

 

#市级非遗#

 

06
嘉州蛋雕 
 

图 / 微嘉州

 

蛋雕是一门集美术、书法、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由于受蛋壳本身形体和材质脆薄等限制,蛋雕的实际创作与别的雕刻截然不同,自始至终要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2017年嘉州蛋雕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 / 微嘉州

 

蛋壳雕画是稀有的民间艺术,它是由各种禽鸟(鸽子、鸡、鸭、鹅、鸵鸟)的蛋壳作为载体,以纯手工在蛋壳上面实施刻画。传统蛋壳雕画多以国画手法在蛋壳上描绘民俗、传说、山水、花鸟、鱼虫、仕女等,一般以脸谱最为常见。

 

小小的蛋壳雕画好似浓缩的世界,寸间千里,咫尺万变,小中见大、玩味无穷。经过处理的蛋壳质地细腻,晶莹洁白,越发显得画面洁净、清秀俏丽。刻好的蛋壳雕画,配上精致底座,更是精致的艺术品。

蛋雕传承人周桂华,图 / 微嘉州

在整个四川省,还在从事手工蛋雕艺术创作的仅乐山周桂华一家,主要是周桂华及丈夫唐玉文、女儿唐媛。

 

为了保护、传承这一精湛的工艺品,也进行了一系列举措,如培养家庭之外的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以规范的文字整理保存、举办蛋雕传统纯手工雕刻技艺培训班、利用宣传媒介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蛋雕工艺美术传承人十分稀有,亟需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以使其发扬光大。

 

 

07
“面人侯”面塑 

 

图 / 微嘉州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是民间文化一道亮丽的景观,它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面人侯”面塑由乐山的民间艺术家侯文明创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吸取了雕刻绘画、美工等艺术的技巧,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面人候”面塑作品,图 / 微嘉州

 

它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有一种亲切温润之美。制作时通过压、按、点等塑造出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其步骤有四步,分别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

 

2021年,“面人侯”面塑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8
“闲梁”面塑 
 

图 / 微嘉州

 

“闲梁”面塑创始人梁建国是地道的乐山人,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22年6月,梁建国的“闲梁”面塑被列入市级非物文化遗产

 

“闲梁”面塑作品,图 / 微嘉州

 

“闲梁”面塑极其注重作品的真实生动性,力求极大程度上还原所诠释的事物,使观赏者一眼就能识别所作物品。

 

“闲梁”面塑作品多为大场景,技艺者力求让作品说话,从而传达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他敢于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气息。

 

 

09
嘉州绣 
 

“嘉州绣”传承人徐燕老师团队作品

 

“嘉州绣”是乐山市级非遗技艺项目,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它属于蜀绣的分支,是融蜀绣技法和独自创新技法于一体的一种新型蜀绣技法,在继承蜀绣各种技法的基础上,创新独具个性的特点。

 

嘉州绣的代表作有《拾柴》《乐山大佛》《十方普贤》《荷韵》等,绣法独特,技艺精湛,深受赞誉。

 

图 / 微嘉州

 

位于乐山主城区嘉州长卷·天街的嘉州绣坊,是嘉州绣非遗传承人徐燕从事艺术创作的舞台,许多获奖作品均出自她的巧手。

 

图 / 四川乡村品牌研究院

 

这些精致的嘉州绣作品,不仅展示和传承传统技艺,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让文化与生活更加贴近。

 

 

10
“嘉州田园画”绘画技艺 
 

图 / 网络

 

乐山绘画起于东汉,以岩雕为发轫,以剪纸、年画、房雕为支撑,近百年来逐渐在纸质绘画中发展独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刘朝东、李道熙、杨风成为此派领军,他们所画主要表现花卉翎毛、农村题材。

 

上世纪下半叶,则有毛明祥、任承家的发扬和推波,到本世纪则以毛福同为创作代表。如此传承了七八十年,逐渐产生了一个新的画种——嘉州田园画

 


 

图 / 乐山嘉州画院

 

嘉州田园画,以市中区童家、土主、白马等乡镇为主要创作园地。其技法以工笔为主,以果蔬为入画原形,以农村题材为描给内容;体现画家审美趋向,以情趣为主,以悦目动人为追求方向;用直观的线条与色彩,用人们习以为常的乡土风物传递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在嘉州画坛独树一帜。

 

2022年,“嘉州田园画”被列入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 / 乐山文艺

 

嘉州田园画代表性传承人毛福同及其弟子,创作的画作被北京、山东、上海、江苏及多国友人收藏。

 

带着泥土芬芳的田园美景,借画家们的妙手,传递着嘉州神韵,展现在了五湖四海的公众视野里以及艺术殿堂上。

 

 


 

 

当非遗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

便造就历久弥新的魅力

你有没有被这些精致丰富的艺术品吸引呢~

接下来还将介绍非遗民俗

敬请关注哦!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