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第十七本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以“新时代下的旅游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对当前中国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报告总括性地探讨了何为经济换挡期,以及如何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创新,并分“旅游投融资与消费创新”、“旅游业态与产品创新”、“旅游与区域发展创新”、“旅游经营与管理创新”等四篇从不同角度予以阐释。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换挡期,旅游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亟待实现多层次的结构性破题。在“旅游投资与消费创新”篇章中,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对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发展现状、新三板旅游企业最新动态、国内外旅行支付发展前沿以及我国免税行业政策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旅游业态与产品创新”的四篇文化中分别对乡村旅游内容创新、旅游演艺行业、自驾游和露营、研学旅行、定制旅游等进行了跟踪和思考。“旅游与区域发展创新”篇则对旅游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及长三角地区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细致、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旅游经营与管理创新”篇,从目的地和企业的层面落笔,围绕旅游目的地的创意营销,以代表性度假产品和文旅创新进行案例分析。
作为历年“旅游绿皮书”的优势板块,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港澳台旅游等报告为读者了解相关市场发展提供了翔实数据和系统分析。报告还总结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特点、新时代下中国旅游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以及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
报告指出,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旅游合作成效显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游客由2013年的903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由2013年的1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其中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的份额占16.88%。近五年来,文莱、阿塞拜疆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游客开放落地签或免签。按照大口径(即包含短期留学、务工、医疗等消费在内)计算,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851亿美元,其中约 30.82%由中国大陆游客贡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2018年9月)。此外,德国旅游机构 Reise发表的《政策与旅游关联》一文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近五年旅游业发展指数(TIDI)的平均增幅为14.13%该数据是综合各国入境人数、航线、铁路、旅游签证开放程度等10余项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人数将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消费将达1100亿美元左右。2013年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利用中意(大利)、中法(国)、中英(国)、中南(非)等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空间,先后成立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先后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等。
报告发布和研讨会现场,来自国家旅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讨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旅游绿皮书》顾问闫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