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近年来,作为乐山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市中区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全力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提升市中区在全市旅游版图中的份量。
2018年,市中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15.31亿元、增长15.48%,接待游客1434.69万人次、增长10.52%;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均位居全市第一。大佛景区年接待人数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游客人次增幅。
随着“旅游+”战略深入实施,市中区国际旅游形象大幅跃升,国际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正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旅游+文化”
构建国际文旅产业
嘉州古城,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城墙、名人、传说、诗词,树立起一座古城的风骨与血脉。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旅融合,催生文旅经济。
把文旅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市中区深入梳理嘉州古城历史文化沿革和大佛景区佛教文化脉络,构建文化旅游全产业链。
塑造精品旅游。以国际化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高品质商务酒店20余家,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6条。
打造特色街区。集中打造张公桥美食街、嘉州长卷、天工开物文化旅游区、上中顺·嘉州集市、乐山园道、老霄顶-文庙仿古特色街区,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用深厚的历史感染人、淳朴的风情吸引人。
弘扬美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美食文化资源,推进旅游餐饮和绿色食品发展,打造各类“网红”门店,擦亮“跷脚牛肉”“钵钵鸡”“甜皮鸭”“豆腐脑”“麻辣烫”等特色美食金字招牌,形成极具地方特色和国际品位的旅游美食文化。
“旅游+农事”
唤醒乡村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承载着历史和记忆的乡村日渐凋零。但是,在嘉州大地上,依山傍水之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度假等新业态日益显现。
以前的砖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位于九峰镇明月村的“约卡吧”自驾车营地,品茶、看戏、购物,一网打尽。
九峰镇还有一个民俗度假地——山水S酒店,随山而建的全自动度假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腰,吸引诸多游客光临,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市中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承非遗文化、举办农娱活动,唤醒乡村记忆,留住古老乡愁。
近两年,市中区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亮点,潘家园、周老三全牛火锅、周村古食、御膳苑、大福庄园、尔雅园等6家农家乐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苏稽镇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红专村被评为“精品村寨”;潘家园、周村古食、大福庄园3家星级农家乐被评为“特色农家乐园”。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和开发力度,普查乡村文化记忆名录点583个,挂牌保护80个,编撰《平羌记忆》《苏稽记忆》《棉竹记忆》等嘉州记忆成果。将“跷脚牛肉制作技艺”“嘉州大庙会”申报为省级非遗名录,“游记肥肠制作技艺”“面人侯面塑”“闲梁面塑”“嘉州骨医”申报为区级非遗名录。
去年,举办市中区“首届苏稽跷脚牛肉美食文化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青平镇第二届稻香文化乡村旅游季、悦来乡荔枝文化节、书画摄影奇石根艺、民俗巡游等系列活动,开展“春满嘉州”“激情夏日”“秋风送爽”主题文艺培训周,营造浓厚的旅游节庆氛围。
“旅游+康养”
打造国际康养胜地
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更加重视对身心的放松和调节,康养旅游正成为一种“慢”时尚。
市中区坚持以健康养老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构建康养旅游新模式。
建设康养小镇。依托乐山大佛景区,充分利用佛教文化、医疗产业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打造九峰镇康养特色小镇,完善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尔雅园被评为全省“特色养生山庄”。
布局康养产业。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塑造多元化开发格局,吸引乐山园道、上海均和等优势企业入驻,初步构建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养生、药材康养等产业链条,努力为游客实现从物质到精神各个层面的健康养护,实现生命丰富度的内向扩张。
提升康养服务。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整合餐饮、医疗、家政、紧急救援等各类涉老行业,形成综合性养老资源,让外地旅居老人享受本地化服务。目前,新批准设立2家民办养老机构。松鹤居养老院投资4000万元,新增床位428张;九百洞生态养老院投资600万元,新增床位100张,全力打造辐射国内外的最佳康养旅游目的地。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