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水系发达,关子门堰、江公堰、东风堰等古堰具有悠久的历史。近日,乐山本土作家汪建向媒体反映称,他在考察中发现两块有关江公堰的石碑(其中一块距今有近300年历史),被露天放置于乐山一小区内,十分可惜,希望能够加强保护。

近300年石碑放草坪 文化学者盼保护

在乐山中心城区龙游路东段清沐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一角的草坪上堆放着自行车、摩托车等杂物,一旁就放着两块石碑。石碑表面有些许风化和剥落,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许多文字,字迹清晰,字体优美。

汪建告诉记者,两块石碑长2米、宽1米,厚度为0.07米,正文为楷书。一块为《江公堰记》碑,一块为《亿万斯年》碑。

《江公堰记》碑完整地记录了公元1741年修完江公堰后,整个修堰的修造所用资金,以及百姓投工投劳的过程;而《亿万斯年》碑则是在公元1818年立碑,是农民在用水过程中产生矛盾的解决方法,相当于乡规民俗。

“如果这样珍贵、重要的文物,不加以专业保护,真的是我们乐山文物实物资料的一个损失啊。”汪建说,据考证,江公堰是当时乐山市中区灌溉面积最大的堰,主要灌溉现在柏杨片区的稻田,灌溉面积当时达1.24万亩。“尽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江公堰的功能在逐步退化,但是它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无法抹掉的,两块碑则是历史最好的实物记载。”

正积极落实 或将进入博物馆

两块石碑为何被放置到小区内呢?市中区江公堰管理处处长毛华金向记者介绍说,据记载,两块碑曾被放置于原通江乡东岳庙内,后来散失,乐山市相关部门派人于1983年在当时的通江乡王河村二组找到,曾被用于猪圈门板和桥板,也是从那时开始委托江公堰管理处代为管理。2004年单位搬至清沐庭小区内办公,两块石碑也被带到这里。

“我们的条件十分有限,只能用薄膜和木板对石碑进行覆盖,在文物保护上达不到专业水平。”毛华金说,管理处现在主要的职责为城市生态用水保护、防汛防洪工作,相关部门也多次到现场研究过石碑的存放问题,希望能由专业的文物部门对这两块碑文进行保护。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胡方平,他表示,前期多个部门已经到现场看过,《江公堰记》碑作为乐山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见证,确实是文物。按照文物法“属地管理”原则,市中区文体旅游局与乐山大佛博物馆、江公堰管理处已协商采取有效措施,委托乐山大佛博物馆代为保管,目前正在落实之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