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称,7月10日-11日,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专业组川西林盘项目应征方案评审会在成都举行。至此,围绕公众组、专业组从6月29日持续到7月11日的应征方案系列评审会全部结束。由中国工程院吴志强院士、庄惟敏院士,中国科学院段进院士等领衔的评审委员会,与世界各地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参赛方案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于近期公示。
审委会阵容“豪华”
3名院士+16名海内外专家
本次评审委员会的阵容相当“豪华”,由3名院士和来自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的专家组成。庄惟敏表示,好的规划设计要让当地居民在林盘中更好地生产、生活、同时增加收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专业组特色镇项目应征方案评审会委员何昉认为,自己最看重的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像川西林盘这种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不仅需要去了解它的外在形式,还应该深入挖掘它的内涵。”他认为目前的特色镇应征对象生态基底不错,特色镇应该要注重自然系统研究,打造多样性的野生系统。“成都平原的野生花木系统很发达,文化传承和产业研究都可以以此切入,作为公园城市的成都,可以将打造野生系统作为生态文明的一种特色,扎根在这里,发展在这里,成为全国的榜样。”
专业组特色镇项目应征方案评审会主席吴志强院士表示,自己特别青睐于将历史文化保护得很好的方案,尤其是充分考虑特色文化、道路、肌理、建筑、原住民等协调发展的方案。同时,如何让传统的小镇、林盘恢复生机与活动,也是他非常看重的。“每个小镇要把它特别的产业扶植起来,还要考虑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应征方案精彩纷呈
优秀方案让人眼前一亮
“国际范、天府味、可落地”是本次活动对所有应征方案的总体要求,如何去平衡本土文化与国际时尚、外来产业与原住民、空间布局与开发强度等关系,成为摆在应征人面前的“考卷”。
据评审委员会介绍,本次应征方案整体水平比较高,不少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大部分的方案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对于特色小镇的方案,评审委员会指出,有好几个方案对成都平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进行了挖掘,以文化传承、生态价值、政府诉求、居民需求几方面的导向为目标,构建生活场景,规划了产业空间为新发展提供了新活力。“布局的优化上体现了集中、集约的特点,以此实现小镇的辐射带动。在功能植入方面也表现出创意。”评审委员会表示。还有一些方案的产业策划与山地相适应,建筑布局在提炼丘陵地区川西建筑风格的同时,植入了现代的时代性特征,对成都的丘陵建筑风貌有独创性,规划上亦可以吸引原住民聚集。
在川西林盘的方案方面,评审委员会认为一些优秀方案既保留了生态本底,又采用了当地的材料来做改造。“体现了不可复制的川西特点在里边,这一类的方案我认为是比较优秀的方案。”此外,还有一类方案的创新也令人印象深刻。“在生态本底好的地方适合采用微介入的方式来做保护修复,而在生态本底相对差一些的地方,则用炫一些的方式来制造引爆点。”在提交的应征方案里,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他都看到了,“个人觉得一些方案还是具备较高的水准。”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做好方案的落地工作。
活动回顾
2019年12月,由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成都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成都兴城集团下属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启动。
活动创新设置公众组和专业组两个组别。其中,公众组的征集对象为6个川西林盘;专业组方案征集对象为6个特色镇和10个川西林盘。公众组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共174个自然人、法人独立或组成设计团队、联合体提交的应征方案。专业组方面,主办方从90家规划设计机构遴选了9个联合体参赛。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